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审计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热点关注

四川多措并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汲取经验巩固成果激发新时代奋进力量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12-0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开场白我就不说了,大家尽管提问题,就像课堂交流一样。”11月25日,冬日暖阳里,四川大学江姐纪念馆的皂荚树下,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秘书长林尚立与川大20余名青年师生围坐在一起,一问一答,热烈交流。一周之前,青山绿水中,雅安市芦山县文化文艺宣讲小分队走进当地的红军广场,“跩花灯”、快板、诗朗诵,台上“跩”得起劲,台下看得入迷……

  连日来,巴蜀大地涌动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热潮。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社区,全省上下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抓好宣传宣讲工作,踏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实利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不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四川贡献。

  全面立体宣讲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切实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11月12日,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六中全会召开后,省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总体安排建议》,部署开展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举办专题读书班等19项具体学习贯彻措施,迅速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发展。

  连日来,四川省各级党组织利用党委会、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专题课堂”,采取会前自学、干部领学、专家辅导、研讨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展开热烈讨论,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乌蒙山深处,87岁的泸州古蔺县小水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何宗辉日前和群众一起学习全会精神。看到近年来小水村的变化,何宗辉不禁感叹道:“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作为一名老干部,我感到无比自豪。虽然我年纪大了,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还要和乡亲们一起努力奋斗。”

  扎实抓好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的传达学习和宣传宣讲,一直是四川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11月25日上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在成都举行。报告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市(州)、县(市、区)设分会场,共有2万多人聆听报告会。听了报告会,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报告会对于全面准确领会把握六中全会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着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深悟透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建功立业,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用好本土专家,提升宣讲能力。省委宣传部及时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动员会暨集体备课会,推动宣讲工作高质量开展;凉山州依托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队等10支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宣讲队,深入基层开展“文艺+理论”“志愿+理论”宣讲;遂宁市安居区精心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两优一先”代表、致富能手、“土专家”,以及具有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师生、“五老”和英雄模范代表,组建了区委宣讲小分队进行宣讲。阿坝州已编纂完成《红军长征在阿坝》《红色羌族土司——安登榜》等本土教材50余本,推出《口述历史》《胜利曙光》等红色影像40余套。

  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宣讲效果。“茶馆+宣讲”,“文艺+宣讲”,在宜宾市高县胜天镇的老茶馆里,“乡土名嘴”用朴实的方言将宣讲内容向茶客们娓娓道来,“爱民生,重发展,脱贫攻坚大收官;守初心,作贡献,乡村振兴加油干……”一批快板、小品、戏曲、歌舞等“理论+文艺”宣讲作品,让群众觉得党的理论更加通俗易懂。在泸州,针对流动党员,利用党员学习交流群、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媒介,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定期开展交流讨论,切实推进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为群众办实事 以小切口回应群众大关切

  67岁的陈朝凤老人近日来到省人民医院复诊。出发前,她很担心自己不能熟练操作手机,好多环节搞不懂。没想到刚到医院门口,就有专人上前协助她调取健康码……不仅如此,医院还设立了老人专用通道,帮助老人快速就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聚焦基层治理、行政审批服务、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和民生实事,从细节着手、从微处创新,以小切口回应群众大关切,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效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处”,即细微之处。这个词道出其中关键,也诞生了不少为民办实事的鲜活故事。

  微在“群”里——“民警跑得再快,不如信息跑得快;警力再多,也没有群众多。”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春熙路派出所民警唐璐,把社区工作人员、商圈老板、大爷大妈等都加为微信好友,并建了“治安积极分子微信群”。她说:“春熙路上发生的大小事,都能第一时间从群里得到消息。”

  微在“摊”上——在广元旺苍县,纪检干部利用乡镇赶集日摆“地摊”接访。“反映了又不解决,难得说哟。”几个摇头叹气嘀咕的路人,引起了王勇的注意,原来场镇供水管道破损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用水。一个月后,20余万元管道维修资金到位。两个月后,破损管道维修好了。

  微在“单”中——在达州,有一张“负面清单”,清单上列的是“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以前啊,白天不想出门,晚上不敢出门。”讲起过去,达川区麻柳镇沿江社区的居民直摇头,“自打新街道修好后,街上有了路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日子舒坦多了。”据沿江社区书记陈俱伽介绍,现在社区已完成水、电、路“三合一”改造工程。

  众多的“微实事”,累积成了群众的“大幸福”。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学有所教,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抽查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线索59条,指导各市(州)对10142所中小学进行全覆盖督导,发现问题8928个,已完成整改7581个,整改完成率达85%。病有所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着重收集基层合理需求,主动受领项目任务共25项,新推出6项重点实事涉及看病就医、疫情防控、证照办理等领域。

  截至目前,四川各地各部门共推出办实事项目10516项,其中省直各部门(单位)领办232项、市(州)领办1238项、县(市、区)领办9046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流点血算什么,敌人没消灭,我不能下去。”“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冲啊!”在泸州市江阳区实验小学城西学校,一等功臣、老战士丰贵明近日为孩子们讲述“出征南疆保家卫国”的故事,讲到战友们不畏牺牲、顽强战斗的情景,丰贵明双眼噙满泪水,也感动了台下孩子。

  今年,四川各地中小学校园里时常活跃着一批可亲可敬的抗美援朝老兵、解放军老战士等,他们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锻炼本领,听党话、跟党走。

  四川是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早期重要实践地,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久的省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可以说,四川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讲好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四川责无旁贷。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省各地各部门从多个方面对丰富、宝贵的红色资源进行激活、利用。

  保护革命文物,留住“红色印记”。在巴中,开展了革命文物调查,摸清39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3万余件馆藏革命文物的保存现状,系统收集红军“入川前—在川—出川后”档案,新征集红军文物1万余件,收集文字资料100余万字。同时,依托革命遗址遗迹、领导人故居、纪念设施等,建立8个红色主题纪念馆、博物馆,其中4个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开发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引擎”。在广安,武胜县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组织、纪检、宣传、政法、统战等党性教育资源整合一处,将建设成渝地区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党性教育综合体——“武胜·红色文化园”。“打造党员干部思想受洗礼的红色基因库、灵魂受触动的红色新课堂、党性受淬炼的红色大熔炉。”项目负责人说。

  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红色传承”。在甘孜,今年以来泸定实施“互联网+革命旧址”保护展示项目,开展“互联网+革命文物”行动计划,实施革命传统教育远程服务,制作系列革命文物故事纪录片、微视频、短片,加强优秀革命文学作品创作。截至10月,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接待州内外各类学习教育团队2460场次,团队接待人数11万余人,参观人数达47万余人。

  目前,四川正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将泸定桥、夹金山等44个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与陕西、重庆合作建设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共同推进川陕片区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让长征文化浸润人心,续写新时代推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新篇章。